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新闻

学术荟萃阁(第2期) | 山体研究生科研创新成果展: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的疗效评价及分子机制研​究


浏览人数: | 发布时间:2025-02-27 | 来源:


  栏目序言:学术研究是探索未知的灯塔,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引擎。为展现山东体育学院研究生的科研风采,激发广大师生的学术热情,山东体育学院研究生教育学院特别推出“学术荟萃阁”栏目。本栏目将聚焦研究生科研创新平台项目的优秀成果展示,希望能以榜样的力量为引领,激励各位同学在学术的海洋中扬帆远航。

马雯第五届“济南奖学金” 及首届“济南奖学金菁英奖” 获得者

  马雯,2022级硕士研究生,运动康复学专业,研究方向为运动和细胞治疗帕金森病的机制研究。目前以第一作者已发表SCI论文2篇、EI1篇、中文核心1篇以及多篇会议论文,研究成果参加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国际神经修复学会等学术会议。主持并参与多项省级课题和一项实用新型专利。


关于获奖,她说:

  得知自己荣获济南奖学金菁英奖的那一刻,激动与感恩如潮水般涌上心头。回顾在济南的求学时光,从初来乍到的懵懂,到如今坚定逐梦,每一步都凝聚着汗水与成长。这不仅是对我过往努力的认可,更是对未来的鞭策与期许。从初入校园的懵懂学子,到如今收获这份荣誉,每一步都倾注了无数的心血。课堂上全神贯注,学习室中埋头苦读,科研里反复钻研,社会实践中全力以赴,这一路的汗水与付出,终于换来了此刻的荣耀。这份荣誉,我要深深感谢培育我的学校和学院以及悉心指导的老师们,是你们的教导与支持,为我指明方向;感谢并肩作战的同学和朋友,是你们的陪伴与鼓励,给予我前行的力量;感谢默默支持我的家人,成为我最坚实的后盾。这份荣誉不仅是对我过往努力的高度认可,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它激励我在未来的学术道路上继续深耕,在服务社会的征程中发光发热。我定不负学校的培养与期望,努力成长,努力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让青春在奋斗中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

项目展示:

项目名称: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的疗效评价及分子机制研究

主要完成人:马雯

导师:王清路

所在学院:研究生教育学院

项目概况:

研究意义:

  本研究通过动物实验和临床人体实验,系统探究了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治疗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s,PD)的有效性及作用机制。PD作为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尚无根治手段,而hUC-MSCs因其多向分化潜能、免疫调节功能及神经营养作用,展现出巨大的治疗潜力。本研究不仅为hUC-MSCs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还为PD的治疗策略提供了新的思路。

研究成果:

  研究项目已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获批,临床疗效显著,通过鞘内联合静脉回输hUC-MSCs,PD患者的运动功能、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显著改善,UPDRS、Hoehn-Yahr分期等量表评分在治疗后显著提升(P<0.05或P<0.01)。影像学定量NM-MRI显示,治疗后患者黑质区域黑色素信号强度增加,提示多巴胺能神经元功能部分恢复。PD脑脊液代谢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分析表明,hUC-MSCs通过激活mTOR信号通路,促进神经细胞功能恢复。动物实验进一步证实,hUC-MSCs通过NRG1/ErbB和Ephrin/Eph通路促进谷氨酸能神经元增殖,并改善神经炎症环境。

结论与建议:

  hUC-MSCs通过神经营养、免疫调节及促进神经元再生等多重机制,显著改善PD患者的临床症状。未来研究应进一步优化hUC-MSCs的移植方案(如细胞数量、移植途径及时间窗),并深入探讨其在神经保护与微环境重塑中的作用,以推动hUC-MSCs在PD治疗中的广泛应用。

  王清路教授,博士后,博士生和硕士生导师,山东省优秀教师,济南市高层次人才,淄博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访问学者。历任齐鲁医药学院科研处处长、基础医学教学部主任、山东省高等学校生物医学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等职务。现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抗病毒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 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及干细胞治疗;2. 肿瘤免疫疗法(基因编辑免疫细胞和CART)及运动调节肿瘤微环境的机制;3. 肥胖患者脂肪组织炎症的神经调控及运动干预机制。

  主持或参与省部级教研项目32项,包括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累计科研经费345万元以上。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等市级以上科研奖励18项,授权专利10项。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SCI/EI收录33篇。担任山东省精品课程和一流课程负责人,主编教材3本(含2本规划教材),副主编2本规划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