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新闻

学术荟萃阁(第3期)| 山东省研究生创新成果:基于近红外脑成像技术的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平衡障碍脑肢交互控制机制及太极拳干预研究


浏览人数: | 发布时间:2025-03-14 | 来源:


学术研究是探索未知的灯塔,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引擎。为展现山东体育学院研究生的科研风采,激发广大师生的学术热情,山东体育学院研究生教育学院特别推出“学术荟萃”栏目。本栏目将聚焦研究生科研创新平台项目的优秀成果展示,希望能以榜样的力量为引领,激励各位同学在学术的海洋中扬帆远航。

许国才

许国才,2022级硕士研究生,运动康复学专业,康复治疗师(物理治疗)研究方向:运动损伤与康复生物力学研究。目前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中文核心论文3篇以及多篇会议论文,研究成果参加ACSM、全国生物力学大会等学术会议;主持并参与多项省级课题。

许国才在BMC geriatrics杂志上发表论文,获得2024年山东省研究生创新成果

项目概况

研究意义

本项目围绕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老年人的脑功能、平衡控制以及协同耦合控制,开展MCI老年人平衡障碍脑肢交互控制机制研究,建立了基于近红外脑功能和平衡控制参数的MCI老年人平衡能力量化评估方法,以及研发了定制化太极拳干预方案,对探索MCI老年人的脑肢协同康复策略及预防跌倒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成果

基于中枢-外周协同控制理论,分别从MCI老年人的脑功能网络特征、平衡特征以及脑血氧与运动耦合特征三个层面开展研究,通过分析近红外脑功能网络特征与平衡特征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各脑功能指标与平衡特征指标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路径,构建了基于脑功能和平衡控制特征指标的MCI老年人平衡功能量化的“脑-肢交互控制”的精准评估模型。依托团队前期研究中太极拳与神经肌肉控制量-效关系的“药素库”,结合MCI老年人脑-肢交互控制精准评估结果,构建了MCI定制化太极拳,精准量化太极拳动作下肢稳定性控制、肌肉活动协调性、外周感觉神经功能、神经-肌肉传导等功能特征,重点强调人体稳定性训练及神经肌肉控制训练。

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构建了基于近红外脑功能和平衡参数的MCI老年人精准靶向平衡量化评估及定制化太极拳干预体系,为MCI的脑肢协同康复策略及预防跌倒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探索MCI老年人多种运动功能下降(如步态特征、肢体协调性等)背后的中枢神经交互机制,为MCI精准靶向识别及康复的优化提供参考。

导师介绍

孙威,体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上海体育学院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ACSM-BISM中文CEP临床运动生理师。现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山东省健康促进与教育学会脊柱侧弯防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体育科学学会运动生物力学分会秘书长,SPORTS MEDICINE and HEALTH SCIENCE期刊杂志青年编委,CSCD/核心期刊《医用生物力学》青年编委,中华中医药学会康复分会青年委员,山东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医融合分会常务委员,山东省康复医学会运动康复分会委员。

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体育总局科技创新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计划、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技创新工程)等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22项;发表学术期刊论文96篇,其中SCI期刊论文58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8篇;获ESI全球前1%高被引论文,获2024年度中国知网ToP5%高被引学者;获得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新奖二等奖、山东省装备制造业科技创新奖一等奖、山东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等9项教研奖励,主编专著2部、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20余次,授权专利10项、软件著作权5项。担任20余本SCI及核心期刊杂志审稿人。指导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山东省优秀毕业生、山东省优秀毕业论文、山东省研究生优秀成果奖等13项。